【羊城晚报】一吃就吐5年了,只因胃跑进胸腔!国产手术机器人助力“打补丁”

2023-12-28

      一吃东西就呕吐、反酸,这种痛苦折磨了许先生长达5年之久。经过诊断,竟然是他的横膈膜破了一6公分的洞,半个胃跑到了胸腔里导致的。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借助国产手术机器人,帮助许先生的胃“归位”,将“洞”缝好、打了一个“补丁”,并将胃底折叠,一次性完成3个手术。据了解,这是广东省首例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医生评价,机器人手术在临床的占比不断提高,国产手术机器人在精准性、易操作性上已不逊色于进口手术机器人。

 

 

      65岁许先生一吃东西就呕吐,还伴有反酸、嗳气,这个问题已困扰他长达5年之久。近年来,症状加重,呕吐严重时呕吐物中可见血丝。近日,他住进中山一院后,诊断为大型食管裂孔疝(III型食管裂孔疝)。“正常情况下,胃是在腹腔,但是许先生的横膈膜上有个6公分大的洞,医学上称为食管裂孔疝,他的半个胃就从这个洞进到胸腔,导致他一吃东西就会呕吐。”普通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副教授谭进富解释。

      谭进富介绍,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疝疾病,严重者整个胃可移位到胸腔,甚至小肠、大肠也进入胸腔,造成严重的肠梗阻、肠坏死等症状。患者可能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如烧心、反酸等;也可能引起卡压症状,如嗳气、胸痛、早饱、吞咽困难等。食管裂孔疝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出生时间隙异常大、食管裂孔受伤或创伤、肥胖、慢性咳嗽、举起重物、反复呕吐、排便时用力等。

 

 

      12月6日,在麻醉科和手术室机器人手术护理团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谭进富医生团队为许先生进行了手术机器人辅助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术和胃底折叠术。“我们借助手术机器人将食管裂孔疝缝好,并用补片进行‘加固’,同时还需要将胃底部分进行折叠,相当于一次性完成3个手术。”谭进富介绍,食管裂孔疝缝补时的空间非常狭小,在过去即使是开放式手术、体表伤口超过10公分,医生的视野也是非常差的,只能凭经验摸索着操作;有了腔镜手术之后,情况大为改观,小创口解决大问题;手术机器人问世后,其裸眼3D、放大数倍的视野,加之灵活的机械“手腕”,不仅拓展了医生的眼睛和手,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疗效,也延长了外科医生的执业手术寿命。

      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外科手术的占比呈持续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手术机器人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有着不俗的表现。就在前不久,谭进富团队还利用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一例复杂的直肠癌根治术和结肠-直肠一期吻合术。手术历时3个多小时,通过国产手术机器人给予的清晰视野和灵活操作,医生们能够清晰判断患病部位的血管分布提前进行预处理,这台大型手术中几乎没有出血,将对患者的创伤降至最低。

      “国产手术机器人在精准性、易操作性上已不逊色于进口手术机器人。”谭进富介绍,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都是有临床医生的参与,医生们会将临床需求与使用体验及时反馈到研发机构,可以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不断改进。据了解,本次手术采用的是我国国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手术机器人。 该手术机器人是国内手术机器人中唯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件和技术平台,是当前市场上操作最灵巧、控制更精准、图像延时更短、更清晰的手术机器人。

 

记者/陈辉 通讯员/章智琦

报道链接: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20643/52408559.html?isShare=true

报道日期:2023-12-26